仅只有未实名的,新媒易不收取任何费用,公益非盈利机构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0-162-306
请扫码咨询

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从心理的角度上来剖析用户对于产品改版的态度,以及作为产品经理的我们如何将产品改版带来的用户抵触心理降到最小化

2022-03-01

通常我们在做一个产品大迭代的时候,总需要做好“被教育”的准备。

就连微信之父张小龙也曾说过“每天都有一亿人在教我做产品”。

作为产品经理的我们,改版必然都是希望产品往越来越好的方向走,得到用户的认可,但往往在改版之后总是收到些许嘘声。

但你是否从用户心理思考过,为什么用户对产品改版会产生抵触心理?从而才能从根源上来确定解决方案。

emmmm,也许,好看的人都想过。

(那作为产品界的颜值顶流,厦门吴彦祖阿境就不得不想了)

日常开玩笑。

好了说正事,阿境将从心理的角度上来剖析用户对于产品改版的态度,以及作为产品经理的我们如何将产品改版带来的用户抵触心理降到最小化

另:附上本文导图框架,节约时间。若您感兴趣,可继续深入阅读;若不感兴趣,感谢光临。


一、用户为什么会对改版有抵触心理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对于熟悉的人和事物,容忍度、接受度更高,而对陌生的人和事物,则容忍度、接受度要低得多。

而对于改版的产品,是陌生的,评判自然无法完全客观,则更会有负面心理,受先入为主的思想,在后续的体验过程中都容易带着负面心理来看待。

阿境将从人脑结构、社会心理方面及用户体验三个方面来谈谈抵触心理的由来。

1. 从人脑结构说起

神经科学研究认为,大脑有种“习惯化”的特殊功能,也就是大脑只对那些变化的信息感兴趣,自动过滤掉那些熟悉的信息。

在熟悉的环境下,即便环境十分嘈杂,人们也能轻松自如、聚精会神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则可能全身处于警戒状态,来自外界微小的信号都有可能引起我们内心强烈的反应。

从人脑的构造及功能来看,人脑中海马体负责存储关于事实的记忆,杏仁核负责存储关于情绪的记忆。

对于一个熟悉的人,海马体对我们认出这个人的长相起到关键作用,而杏仁核则提醒我们这个人是熟人,判断我们对他是否有好感。

海马体和杏仁核常常一起工作,建立包含显式成分和隐式成分的复杂记忆,让记忆更加持久。

隐式记忆也被称为非陈述记忆,是一种无意识的、无法说出来的,可以通过行为习惯来实现它。

在习惯化作用下,感觉器官虽然对外部信息的刺激有反应,但大脑低级中枢并不会把这些信号从感受器传导到大脑皮层(新皮层)。

这种习惯化,往往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圈”,对很多熟悉的事物不再产生刺激,从而忽视其存在,无法产生新的认知。

而产品改版则是使得我们从熟悉的环境下,前往一个陌生的环境,当逃离了习惯化,则我们也会产生陌生感,从而在生理上处于一个警惕状态,外界微笑的信号都会被放大,而改版所带来的不适应点也会因逃脱了“习惯化”而被放大,从而产生厌恶的心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