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2-02-05
实际上,支付宝在之前的行动看起来并没有着眼于私域流量。
2020年1月,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董事长,从战略高度协同支付宝和本地生活;
2020年3月,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调整组织架构,成立三大事业群(到家、到店、商家中台和创新)和三大事业部(物流、零售、泛生活服务)。同时,攻略酒旅业务的飞猪也被整合到本地生活板块。同样在3月,蚂蚁金服宣布打造“数字生活开放平台”,支付宝进行重大改版,将外卖、美食玩乐、酒店住宿等本地生活场景入口位置提前。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公司举行线上商家大会,宣布推出“七大商家赋能计划”。同时,同步推出小程序“扶优计划”,针对商家小程序服务质量、活跃程度等给出运营指导和服务竞争力指数评分,优质小程序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流量激励。到同年6月份,“扶优计划”已经孵化了近1000个小程序,平均每周增加100个月活过万的生活服务类小程序。
支付宝的上述行动,更符合的是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战略,即阿里研究院报告中的「大数字驱动的人、货、场重构」、「数字驱动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泛零售业态」。
但是,在过往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战略中,并没有出现支付宝的身影,纯线上平台对接C端消费者的使命,是放在天猫和口碑身上的。到2022年春节,何至于让支付宝拿出五福这种重量级IP去打私域流量?
关键点在于,2021年下半年,阿里巴巴和腾讯的互联互通。
在这件事之前,阿里巴巴尽管拥有全中国大陆最大量的商家聚集其上,但因为缺乏社交工具,只能算是一个流量巨大的公域流量平台。
实际上,私域流量的定义权,来源于微信:基于社交关系的消费交易。
而阿里巴巴尴尬之处正在于,有交易无社交。从来往,到钉钉,到圈子,阿里巴巴从来没有止步于在打造自己的社交平台。而借助微信“砍一刀”起飞的拼多多证明了,从社交切入交易的模式是可行的。而从交易切入社交,还无人能做到。
与腾讯的互联互通,让阿里看到了一个机不可失的机会:从TO B为主的新零售切入TO C的私域流量。
实际上,阿里和腾讯对互联互通的态度并不一致。从两边的公开发言来看,阿里明显更积极。
究其原因,在于阿里的需求紧迫性更强。对通过投资布局了京东、拼多多和快手等平台的腾讯而言,已经逐渐在电商领域有了对抗阿里的资本。而反观阿里,至今依然未能在社交领域对腾讯打下任何一场胜仗。对流量焦虑越来越大的阿里而言,腾讯手里的社交关系链若能开放,是无价之宝。
有科技媒体评论道——“互联互通意味着阿里可以获得其梦寐以求的微信传播链,这对缺乏社交关系的阿里而言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