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5-07-22
不得不说,新媒体的兴起,给产品人提供了史无前例的用户触达方法。这种触达既可以是直接交流,也可以是经过内容间接测验用户的实在反响。
拿我自己之前做成人玩具项目的经历来说,当时咱们环绕一个 IP 化的 RGP 游戏设想,在多个渠道上投进了几轮内容型广告。广告的要点不在于卖货,而是调查不同用户对设定、人物、玩法构思的反应热度。经过这些数据,咱们不断微调框架,反复验证假定,最终才沉积出真实落地的功用计划。最终,咱们从这些互动中筛选出一批兴趣明确的种子用户,邀请他们参与测验与迭代。
许多人自傲地觉得“这个需求一定很大”,结果产品一推没人看,花了大几万广告费也打不出水花。
我在做新方向的时分,都会先用淘宝指数、百度指数、巨量算数这些渠道,看关键词热度、地域分布、年龄层级、价格区间等。比如某个关键词在北方特别热,但南方几乎没人搜,那我投进战略就会差许多。经过这些数据,我能判断用户究竟在哪、量级多大、承受度怎样,心里才有底。这些公开数据,就是最原始的实在用户行为轨迹。
有时分你认为的“方针用户”,其实并不是那个真实会长期使用你产品的人。用户访谈、数据调研当然重要,但许多时分,你对用户的理解,卡在了你自己没深入进去。
我每做一个产品,都会亲身做一段时间“伪用户”。模拟最典型的使用场景,用自己的产品处理实在问题——不仅仅测功用,更是找感觉。进程全程录下来,哪里卡了、哪里烦了、哪里让我底子不想继续用,一览无余。
比如我做一款可穿戴心电设备(ECG)的时分,我自己戴着去健身,去跑步,甚至晚上睡觉也戴着。你会发现,真实会在运动时用这类产品的人,关心的不是数据多全,而是轻不轻便,是否舒适、会不会搅扰睡觉、数据是不是精确及时、剖析出来的方针是否对“我”有用。这些细节不是用户说出来的,而是你自己“活成那个用户”时感受到的。
这种亲身体会,反而帮我识别出真实方针用户——那些愿意在多场景下持续使用,而且真的有健康监测习惯的人。而仅仅图新鲜、试试看的人,其实更像“反向用户”。
产品功用做得再好,如果交到一个不关心的人手里,它的价值也很难被看见。有时分,不是产品不可,而是你放错了方针。
真实的方针用户,是那些的确遇到这个问题、愿意尝试处理方法,并有意愿为此投入时间或金钱的人。而所谓的反向用户,不是他们没眼光,而是他们本就不需要,也不认同这类处理方法。就像你递出了一把钥匙,可他们家门上没有锁。
所以在产品开发之前,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立刻去设计界面或写代码,而是先去确认:究竟是谁,真的在找这把钥匙?
如果你现在还不确认你的产品是谁用的、为什么用、会不会一直用,不妨把前面的方法试一轮。也欢迎在谈论区聊聊你遇到的状况和调查——这些看起来“慢”的动作,往往是日后跑得快的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