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3-07-03
尤其是一些自研团队,我们需要头脑风暴,需要各抒己见。但对于这些观点的筛选、过滤、最终再进行挖掘与整合,打开产品团队的视野和思维,将是个很重要的过程。
而且,业务相关建议的决策权,一定要掌握在产品团队手中。即大家可以提建议,但决定采纳与否你们说了不算。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意见弥足珍贵,那请你拿出可信的理由。
这一点,很多创业型团队,或者有些同行很不好意思拒绝对方的建议。我觉得这是产品人在成长过程中势必要迈过的一条“心理障碍”。
假设连自己同事的“伪需求”都无法解决,将来如何解决客户的建议、用户的建议、领导的建议?
结合上一条的决策权,紧接着就是:谁决策,谁负责。
产品团队要勇于对结果负责。当你觉得对方的建议会对结果造成不利影响时,那就坚持自己的思路。
毕竟,踩坑也要踩到自己的坑里,而非别人的坑里。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试想,产品经常给研发提管理意见,研发经常给产品提设计意见。乍一听这个团队挺扁平化,大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
但细想一下,你经常被其他岗位同学“提建议”,你是什么心情?会不会想着:将来也给他提回去。
而且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没有做好,关注点就会向外探索。这种模式不利于自身的专注和深耕。
相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当团队内部互相不认可对方是专业的,那便是出了大问题。
当然,并不是说各岗位之间各司其职,却不相互沟通;而是凡事都有一个尺度和体系在下面支撑着,我们需要在这套体系里运转。
当体系缺失,又没有绝对领导者时,便是纷争的开始。
很多问题,都要打破自己的惯性思维,不要停留在表象去考虑如何说服对方,而应该向内观察一步,从表象的背后寻找更深层的“道”和“因”。
我只把这个问题向内挖掘了一层,如果继续探寻背后的问题,可能需要更高层的领导介入解决了。因为这本身又是如何统一内部目标和思维边界的团队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