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3-07-03
前些天一位产品同行和我聊了一件最近遇到的工作困惑,他今年在负责自研产品的迭代设计。
当他费心尽力的完成主体方案之后,在需求评审阶段总是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其他岗位的成员解释这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解释的过程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对于关键逻辑,一定要在团队内部达成共识。而他们的问题在于,关注点、争论点聚焦于一个按钮的名称,一个错误反馈的消息。时常花半个小时的时间来争论这种“细枝末节”。
有时,他甚至不想争论了,后退一步。但又觉得作为产品不能总是退让,这样不仅成果会打折扣,还会在团队内部加剧这股风气。
他说:我并非不重视这些细节,而是觉得在这些事情上投入的精力过多。甚至于可能是相互抬杠,而非正常讨论。
另外,其他成员在争论时经常说:我也是用户,我觉得你这样设计不合理。让我这位朋友哑口无声。
他觉得,团队的关注点跑偏了,本末倒置了,也觉得自己推进的太累了。
不知道其他同行遇到这类问题的概率有多大?
实不相瞒,我前些年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只不过当时自己比较强势,或者说能够找到一些沟通技巧,快速让对方接受。具体方法可以参见这篇文章(如果你提的需求,技术同学“百般推诿”怎么办?)。
其实愿意提意见的同事,本质上出发点都是好的,我们不能过于打击对方的积极性。但是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尺度,过犹不及。
所以,对于上述的现象,我是这样考虑的:
我觉得这是一种“披着用户思维的外衣抬杠”的行为。因为“用户思维”这四个字,看似简单谁都能做到,实则不然。
就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样,但真的人人都能做一位合格的产品经理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你是用户,不一定具备用户思维,你认为自己在以用户思维考虑问题,也许只是“局部用户思维”,这和我们常说的局部思维陷阱是一个道理。
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我浅析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参考。
首先,最直观的表现是我这位朋友在团队中没有足够的口碑及话语权,或者说让同事足够的“信任感”。
从另一个角度讲,他没有说服你,你也没有说服他。那你为什么没有说服他呢?我觉得你理应可以说服他。
所以要么是自己对于自身的决策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全盘思考,因为如果真的想明白了,再加上一些沟通技巧,大概率是能够说服对方的。
要么是自己在团队内的“威信”不足,所以产出的设计方案缺少话语权,或者缺少天然的信任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