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2-02-09
用户主动添加的场景需要实现活码管理。
所谓活码,对于用户来说就是一个普通的二维码,扫码可添加员工企微。
但不同的用户扫码,会识别到不同的员工。不同的引流渠道,用户在添加员工后也会收到不同的欢迎语。
这就需要SCRM后台分别支持分配规则配置和欢迎语配置。
该场景下,一定要准确记录“用户首次添加时间”,因为很多活动或礼物的限制条件是新用户。如果该数据记录不准,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如果用户转化难度高,或者强依赖于销售推动,那么就采取员工主动添加的方式。
运营侧可以对员工设定达成目标以便考核,若预算允许可同时增设排名激励,这样可激励优秀员工添加更多的用户。
采用这种方式会带来两个好处:
同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旦企业对员工采取严格的添加考核机制,员工的动作很有可能会变形,从而导致频繁骚扰用户,对用户虚假承诺的现象。
这就会造成员工被投诉,账号被禁用的情况。
但如果用户转化难度不高,或者用户有比较强烈的购买动机,可以尝试让用户主动发起添加。
我们通常见到的形式是,逛电商APP的时候看到某个二维码,告知扫码添加好友后,可领取20元优惠券。
采用这种方式就需要设计有吸引力的奖品,除了上面提到的优惠券,奖励用户的形式还可以是某件小礼物,或者某些专属特权,甚至直接发放现金红包。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相当明显的,可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大量用户。
但弊端也同样明显,被好处吸引来的用户,质量偏低。很多用户纯粹就是为了薅羊毛而来,后续几乎不会转化。
值得注意的是,两种增长方式并不是绝对互斥的,各有利弊。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业务诉求,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往往就能起到1+1>2的效果。
通常来说,用户激活就意味着用户体验到产品或服务的核心价值。我们将用户迁移到企微私域后,紧接着就要着手开展用户激活的工作。
在企微私域场景下,用户激活具体指的是哪些动作或行为?
在正式揭晓答案前,不妨先看看下面三种定义方式是否合适。分别是:用户下单购买商品、用户领取优惠券和用户浏览资讯。
这三种方式都不适合。为什么这么说?
将用户下单购买商品定义为用户激活,其实混淆了激活和转化。将用户领取优惠券、浏览资讯定义为激活,其实没有发挥企微私域最大的价值。
企微私域最大的价值在于用户和企业可以双向交流,而公域往往是企业单向输出。说到这里答复即将浮出水面了。
最合适的方式是将用户发送消息的条数作为用户激活的判断条件,至于具体定多少条就看企业的业务场景了。
你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企业就是这么做的。
所以,你会看到健康管家总会向你询问作息和身体状况,理财顾问的朋友圈都发布着“教你如何理财”的文章,并附言欢迎咨询。
这些都是为了吸引用户主动发送消息,完成用户激活这一关键动作。
为了实现用户激活的目标,产品侧需要做如下三类工作:用户标签、内容中台、线索中台。
1)用户标签
建设用户标签体系的目的,在于帮助员工通过不同标签组合精准的筛选出用户。因为一名员工少则添加几百名用户,多则添加几千名用户。如果没有丰富的用户标签,员工作业的效率会大打折扣。
通用的用户标签体系的建设可以从以下3个不同的维度考虑。
最近已有不少企业开始结合RFM模型搭建用户标签体系,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