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2-02-03
仪式感打造的第一要素是细水长流的坚持,而不是在某个节点“砸大钱搞大事”企图一次爆火。
从心理学上而言,人类对仪式感的需求来源之一,是在面对不确定的寻找一种可以自我掌控的局面,通过坚持来抵抗不确定性。
弗洛伊德说,仪式是一种白日梦。进一步延伸这句话的话,仪式感就是每天期待固定到来的白日梦时的感觉。
因此,仪式感给人最兴奋和满足情绪的时刻,实际上是仪式到来前的日子。因为我们确定那个仪式一定会来,我们会去准备,我们会行动起来。
在电影《饮食男女》中,每个周日的家庭聚会,是父亲这个角色仪式感的来源,他从早上就开始准备食材,等待这天的晚餐三个女儿跟自己坐在餐桌前的那个时刻到来。
仪式感的确会触发人去行动,这个时候,仪式感是原因。但更多人忽略的一点是,仪式感本身还首先是结果。
仪式感是一种进入人潜意识的感觉,是到了某时某地使得人自动触发的感觉。是自我暗示。
很多品牌天真地认为,我只要“告诉”消费者我这里有一个盛大的仪式,他们就会行动起来。也许届时消费者真的会行动起来,但这种行为背后的驱动力跟仪式感无关,也许是价格诱惑、明星背书、产品过硬……
在仪式感达成之前,人们不会因为仪式“被触发”。
仪式感首先是品牌打造营销事件的结果,才会成为触发消费行为的原因。而一旦形成了这种“原因-结果的双循环”,仪式感才成立。
也即,品牌得先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向消费者证明,这场仪式会确定无误的到来,消费者才会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认知,仪式要来了。而只有这场仪式越来越深度地参与到消费者的生活中,消费者才会愿意一起来形塑这场仪式,进而给予这场仪式自己的独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