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只有未实名的,新媒易不收取任何费用,公益非盈利机构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0-162-306
请扫码咨询

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如何打通用户画像与用户体验地图

2022-02-07

如何打通用户画像与用户体验地图

方便直观易懂的去解释用户画像与用户体验地图之间的关系作用,这里我通过流程、相互作用来解释一下。

1. 从流程上看

体验地图是基于用户研究开展的,所以要考虑研究谁,研究什么问题,在什么场景或领域进行,因此就需要借助用户画像去界定范围,以及形成用户材料,再去考虑用何种体验可视化地图展现,而用户画像也将一直贯穿始终提供可参考的用户信息。

万字干货!大厂最爱的用户研究方法全方位科普

2. 相互作用上看

用户体验地图一般都是聚焦于既定范围的目标群体,一份完整的用户体验地图应该包含用户画像信息,应交代清楚目标用户的背景、场景、需求、痛点等关联信息,方便读者了解,以便于代入用户视角深入到用户体验地图的讨论中。

而用户画像尽管提供了由外而内的视角或部分设计见解,但并不能满足项目多样化视角的需求,且不足以形成一系列的设计见解洞察,所以用户画像始终需要与心智、情景、体验地图或研究报告等结合使用。

也就是说用户画像需要与用户体验地图配合输出,两者谁也替代不了谁。

3. 体验可视化工具的一般流程简述

一个正式且有效的体验可视化地图一般必须经过四个阶段才能完成,最后再得出结论达成一致;

  1. 项目启动;通过内部识别或收集用户反馈找到需求点,计划研究目的,制定目标。
  2. 开始调研;通过研究手段向用户收集优化资料或数据,为创造体验可视化地图提供可靠的数据。
  3. 阐述分析;选择阐述方式,通过体验可视化地图将研究结果与核心价值进行呈现,为后面探讨做准备。
  4. 达成一致;使相关业务人员共同参与研讨,结合地图报告进一步的思考,指出潜在机会或达成一致的观点。
  5. 展望未来;根据研讨结果设计解决方案,提出价值主张,进一步跟进和实施起来。

万字干货!大厂最爱的用户研究方法全方位科普

真实应用中不用急着画图准备填充,先明确目标再从用户研究或资料收集开始。如果没办法找到目标用户进行访谈或测试研究,那么至少找到一线的人员进行访谈或测试,不要依赖自己的见解或认知套用,这些地图的精髓在于打破内部视角建立起一场具有包容性的对话,不同部门的参与者多多益善,所以这些地图只是研讨中心的参考物。

四、如何正确 Get 用户原型与画像

构建和使用画像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 根据用户研究建立正式的用户画像
  2. 建立人物角色原型


具体取决于用途与条件情况等,制作任何一组用户画像都非依托想象力,都是基于事实或用户研究的。并且不只是简单的人口数据或个人信息描述,如果一组不能达到共情效果的用户画像也就失去了核心价值,就像一份简历,没能体现出个人能力与专业素养一样。

(1)人物角色原型

制作一个正式的用户画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开展用户研究,如果你没有现成的调研对象或调研条件,你就可以采用人物角色原型,该方法是由《Lean UX》的作者 Jeff Gothelf 提出的,他描述到:

“人物角色原型是一个正式人物角色的变式,其最大不同在于人物角色原型不是用户研究的结果,而是更多的源于头脑风暴的结果。公司成员会从公司理念出发,基于自身领域的专业性和直觉,来明确谁是公司产品或服务的目标用户,用户的动机和需求是什么。”引:Jeff Gothelf.”Using Proto-Personas for Executive Alignment,”UX Magazine(May 2012)

这类角色原型不用花费大量时间去做用户调研,它们是基于已知的特征情况或预期的目标用户,适合临时性使用,便于开展前期工作或达成一致的见解,但是人物角色原型并不能代替基于可靠数据的用户画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