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3-07-26
比起优酷土豆抓住了生成式AI的财富暗码,更令人欢喜的是,这是一次大众隐私保护的觉悟。
在“妙鸭相机”走红后,其过度讨取隐私数据的“霸王条款”便引发争议。最初的用户协议显现,用户需授权“妙鸭相机”在全世界(包含元宇宙等虚拟空间)范围内享有永久的、不行吊销的、可转让的、可授权的、免费的和非独家的答应,使得“妙鸭相机”可以任何方式、任何媒体或技能(无论现在已知或以后开发)使用用户的内容。“妙鸭相机”系为了可以供给、确保和改进本服务(包含但不限于使用AI生成内容作为再练习数据等)。
初版用户协议
最终,用户的质疑促使“妙鸭相机”修改了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并发布声明,标明用户上传相片只用于数字兼顾制造,不会提取也不会用于识别和其他用处,且兼顾制造完后主动删去。
用修改后的协议来看,“妙鸭相机”的确删去了不行吊销的授权答应,以及过度讨取授权等问题。
修改后协议
曾记得,在用户换脸 “出演”电影经典片段刷屏时,只要媒体或安全圈人士在呼吁用户留意个人隐私保护,绝大多数用户并没有认识到隐私走漏的严重性。这几年,《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案的出台,也逐渐唤醒了用户、相关公司的隐私保护认识。
多位从事安全作业的“白帽子”对记者说,仍是不敢容易尝试这类制造数字兼顾的工具,“20张高清正脸相片,可以做很多事了。”“90%以上的信息走漏都是监守自盗,而不是黑客进犯,公司或许没有片面歹意,但对职工没有很好的约束力。”一看到要上传高清正脸相片,他们的脑海里就会闪过深度假造技能和无数的事例。
前不久,10分钟被骗430万元、9秒钟被骗245万元等巨额欺诈,都是受害者在微信视频通话后,才将钱转给了所谓的“好友”,欺诈分子极有或许利用了AI换脸、AI换声等技能。一位大学教授最近也跟记者说起,自己阅历了相似的AI换脸圈套,欺诈分子盗用的是一位地方领导的微信,所幸这位教授识破了圈套。
在此之前,欺诈分子甚至用假人脸骗过了安全防备等级极高的银行App。国内安全团队瑞莱智慧RealAI就曾通过对立样本进犯,破解19款安卓手机的人脸识别解锁体系。即便是搭载了交互式活体检测功能的十余款金融和政务服务类App,也都被容易破解。
连安全专家也没有很好的技能手段来规避这类圈套,但都提示道,普通人尽量不要在社交媒体上很多晒个人及家人的相片、视频等,因为深度假造视频的原材料就是这些,数据越多,练习出来的视频越传神。
待到C端用户的AIGC使用百花齐放时,隐私安全、版权保护等问题必将出现。微信、抖音围住人生的时代,即将产生变化,AIGC会发明一个新时代,推翻总产生在意想不到的边际,谁会是下一个微信、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