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2-01-03
笔者的内容创作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层面、一个是产品层面:
曾经有很多朋友向我表达过这样的疑问,你的公众号文章阅读量那么低,而且流量红利期的大潮已经过去,为什么还在坚持输出,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
其实做内容与做产品类似,以公众号为例,你可以把每一篇文章都看做是一个小的产品,而公众号本身就是你要维护的整个产品线,你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你产品线的使命、愿景和目标,也就是说,在开始动手写作之前,你首先需要确认的是你做公众号的初衷和目标是什么?
以笔者自身为例,我个人有个学习习惯,接触任何新知识后,最终都会总结一下写出来,我觉得这样做才更完整、更有意义。
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查阅起来会很方便,拿我的技术博客为例,从工作到现在已经积累了400 多篇技术总结,已然成为了我的一个技术知识库,可以随查随用,同时也为越来越多的人答疑解惑。
这其实也是我坚持写作的最初缘由,也就是实现知识内化和辅助记忆目的,与其封闭式的总结,不如分享出来惠及大家,因为我始终相信,在职场和生活当中,总会有人面临与我同样的困惑或难题。
当然,做内容的话,这里面也会涉及目标读者的选择问题,有的话题天然关注的人就多,比如明星娱乐,而有的话题关注的人就很细分,比如笔者就代表了一个硬件专业类职场群体,代表了一小部分人的市场需求,虽然小众,但也可以做成精品。
回归正题,运营一个内容账号的正确姿势是什么呢?
对于内容创作而言,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选择你的内容主题或利基市场(目标读者群体)将决定你后续的所有工作,实际上,对于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主题,都有读者市场。
但是有些主题往往会表现得更好,你需要找到既吸引读者又吸引你的主题,你的兴趣与其他人兴趣的交集就是你的利基市场。
也就是说,如果你要找到理想的内容市场,你就需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这是你内容细分市场的基础,如果你不喜欢这个主题,你就很难坚持下去。为了帮助你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写下你感兴趣的 10 – 15 个主题,它可以帮助你保持思路的集中。
你需要找出其他人感兴趣的内容,否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写的内容无法吸引很多读者。
例如,你可能认为有关“狗的特点”的文章会非常有趣,但这会吸引很多人吗?相反,有关如何照顾和训练狗的内容可能会吸引更多的读者。
你需要发挥个人兴趣,并找到一种使之变得通用的方法,回想一下你最初是如何对该主题产生兴趣的,你是如何收集有关该主题的专业知识的?
想一想起步时遇到的所有问题和困惑,以及什么可以帮助你获得专业知识。
以下是一些效果很好的热门类别:
使用百度指数等各类关键词工具可以查看人们搜索特定类别或细分市场的频率,它将显示人们感兴趣的程度。
先看看你的清单,它们中有属于这些类别的主题吗?
如果没有,也没关系,你的某一主题可能仍然会吸引读者,从你的列表中选择一个主题,使其更加具体,并将其细分。
写文章就像是一次长久的背包旅行,你需要确定他们可以维持几年一致的写作速度。
以下是一些发布频率的经验:
笔者就曾做过发文频率的实验,在内容质量一致的情况下,3 天发一篇文章就明显比一周只更新一篇文章的后台数据表现好很多。
目前笔者运营公众号更多的是一种业余爱好,而高发文频率往往会牵涉太多精力,后来通过调整内容的质量和篇幅做到了一定程度的折中。
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在一周的大部分时间里专注于其他工作。一篇文章一般需要两天才能完成,第一天是研究和概述,以及尽可能多地写作;第二天完成文章的撰写,校对和发布。
完成文章后,还有一些小技巧可以提升文章的传播度,例如,在文章中插入之前已发布内容的链接,首先,它可以鼓励读者进一步探索你的内容;其次,它对构建内容体系结构很有帮助。